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反思 

孝高把我们带向蔚蓝的大海

已浏览:12715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5-08

 孝高把我们带向蔚蓝的大海

杨武军 (孝感高中84届校友)

       忙碌之间,翻看高中同学的回忆录,实乃一大快事。30年前的学友,一个个活灵活现冒出来,还道出珍藏多年的秘密,真有点久逢知己、相见恨晚之感。本想也贡献点故事回敬,无奈搜肠刮肚,也找不出什么好料。反想自己比较中规中矩,本没多少戏剧素材,只好以近知天命之心,说点对当年的感受,权且算是礼尚往来吧。

       当年到孝高也是偶然。我上的初中是座落在马口的汉川二中,当时也算牛校。公路发达前,汉江是联结武汉的水上交通要道,就像现在的高铁一样,马口是重要的码头,其繁华有小汉口之称。民国时设省立中学,后改为汉川二中,有一定教育基础。二中历年考试成绩不让一中,因此许多同学选择在此升学,特别是马口镇上的孩子,在家门口毕竟诸事方便。我的家离学校就几百米,中考时也考虑继续上二中。孝高那时刚有所耳闻,但也不知有多好,老师宣传孝高在全地区选尖子生,当年还有点争强好胜,第一志愿时便填上了孝高,其余栏则全写二中。冥冥之中,从此与孝高结缘。

       没想到,到孝高不久便有点不适应。课程难了,不再一点即通,上课可以有很多时间信马由缰。竞争压力大了,成绩不再轻松领先,而是要费力跟上。但最大的不适是在生活方面,从小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拘无束,突然住进十几人的集体宿舍,吃食堂粗茶淡饭,没有家人发小陪伴,自己洗衣洗鞋……当时感觉人生的道路好艰难啊!怀疑自己是否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以致不到一个月就与家人商量是否转回二中。哈!现在看来可笑,可当时“幼小”的心灵确实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哟!有好几个考到一中的同学很快就转了回去,我鼓励自己坚强一点撑下来。一年多后,这些同学早我们一年参加高考,而且上了不错的大学,那时我又怀疑了自己一阵子。

       现在回想,幸运选择了孝高,幸运没有离开,使我们得以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不一般的老师

       孝高的老师与众不同。

       记得语文课第一次作文,是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要求完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这已是经典回忆内容,每位同学都提到,可见影响之深。赶紧补点花絮,不然没机会插嘴了!)很多同学抓耳挠腮,无从下笔。陈老师在同学中转了两圈,见大家没什么进展,突然宣布,带大家上教学楼顶平台观景。从未离开过教室上课,甚觉新鲜。那天下着细雨,四周阴沉一片,此景熟悉不过而且不大喜欢。我站在楼顶看了半天,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这时陈老师举手指向后湖,引导大家回味《荷塘月色》课文,细细品味“烟雨”中的湖景。慢慢,我似乎有了发现,蒙蒙细雨不再是遮挡阳光、浸湿衣物的讨厌之物,而是半遮秀美湖面的帷幔;雨滴激起一圈圈波纹,好似沉静的湖水露出阵阵笑容;两岸婆娑的杨柳,如同两排美丽的睫毛,护着大大的汪汪的眼睛……原来此中好美!那天好像同学们都写出了漂亮的作文。

       陈老师的语文课就是如此,不只是教你必考的生字、生词,需要记忆的名句、名段,而是把你带入文学的境界,感受作者之意,文章之情。陈老师朗读课文总是声情并茂,有时还加上身体语言,有如话剧、小品。记得讲屈原的《国殇》,陈老师还连夜画了一张水彩画,将“车错毂兮短兵接”的激烈场面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时候一般学校的语文老师。

       数学课万老师永远是充满激情,个子不高,但声音很宏亮,底气十足,让你震心。万老师是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其师是全国高考专家。万老师掌握中国教育发展的脉搏,1977年万老师从恩师处探听到将恢复高考的消息,私下召集学生补课,被彼时蒙在鼓里的地方干部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调查了一阵。后来万老师也参与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出题,成为全国数学名师。万老师思维敏捷、学问很深,能将课本上简单的问题拓展到深奥的数学世界,让一些数学天才大呼过瘾,也让一些同学感到仰之弥高、攻之弥坚,甚至望而却步。遗憾的是我可能属于后者,错失进入美妙数学花园的难得机会。万老师的活力无处不在,集体活动也兴致勃勃。有次开运动会,万老师跑百米接力,动作标准,步伐极快,有如小伙儿一样飞驰而过,让我们惊呼不已。但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向健步如飞的万老师摸索着走进教室,捂着眼睛倚在讲台,声音低沉地说眼患重疾,只能闭眼给大家上课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的呼吸也紧张起来。万老师慢条斯理地口述课程,时而提问,时而叫同学上台板书。那节课大家听得非常认真,其情形就像是都德的《最后一课》。

       孝高的其他老师也都非同凡响。如物理课胡老师透着一种孤高气质,穿着整整齐齐,举止优雅,说话和声细气,辅导学生真诚热心,有如电影中的传教士。悠扬的语调,娓娓道来自然界神秘的规律。化学陆老师典型知识女性,干净利落,简明扼要,温文尔雅又飒爽英姿。外语郭老师,听说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善良之中带着坚毅。第一次见郭老师打羽毛球,简直看傻了,原来羽毛球不只是平抽,还能变幻出如此美妙的线路。球场上的郭老师如王者一般,闲庭信步,蜻蜓点水,谈笑间让对手溃不成军,许多同学成为粉丝。政治王老师可以说是传奇,其复习材料就是标准答案,以致许多同学政治考试轻易就拿八九十分。这要对“上面”精神了解多透啊,搁现在肯定是起草文件的大家。生物吴老师也是,不长时间,让同学们高考不丢多少分,神啊!据说,其他班的老师也不凡,只是无缘亲身感受。

       孝高的老师也是严厉的。

       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是激励大家努力向前。寄予厚望,同时不断鞭策。丘校长(后来还有袁校长)经常在大会上给我们带来前辈的好消息,有的来自著名学府,有的来自重要单位,还有的来自大洋彼岸,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让大家无限憧憬。同时校长总不忘强调纪律,告诫大家发奋努力。还有一位数学胡老师,经常讲的话是“你们前程大大地光明!”有的老师还称,我们现在已不是为了高考,而是着眼更远的将来。学校不断营造一种立志高远,力争上游的氛围。那时的考试、竞赛好像特别多,不仅公布名次,还把好的答卷张贴出来,这给大家造成不小压力,给许多“稚嫩”的心带来不少“煎熬”。后来同学聚会,有人说起那时学校把青春年少的我们逼得太紧。的确,以现在眼光看,中国的学校需要向全面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个性、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乐观友善、身心健康的现代公民。当年的孝高好似特训营,让我们圈在学业上,挤在高考独木桥上,免不了丧失一些其他东西。但那是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知识重新受到尊重没几年,经济还是大一统的计划体制,社会还是从上到下的严密组织,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是个人进入社会主流的捷径。不似现在社会多元开放,自主性、选择性很多,那时的高考承载了比现在多得多的意义。我们现在可以不叫我们的孩子高考,但如果没有当年较为顺利的高考,我们许多人可能没有现在较为顺利的道路。当年的教育不是完美的,但孝高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学校之一,那里的老师走在时代前列,以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把懵懂的我们带上了时代快车,送到时代的潮头,引向广阔的大海。

 

不一般的同学

       孝高的同学不一般。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同学多街坊邻居,远的不过隔几条街,大家都差不多。到了孝高后见到了许多“异样”的人们,真切体会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首先说话不一样,南腔北调,好像到了联合国。孝感官话又卷舌又儿音,又高又细,男声听起来有点怪,但女声像唱歌似的,甚是好听。有次文艺会演,郭茹同学用普通话朗诵《琵琶行》,孤高的胡维智老师琵琶伴奏,如泣如诉。当时我想,如果由本班田文或韦宇慧用孝感话吟诵效果也会不错,地方话其实最淋漓尽致。喻甦、黄建中等的黄陂话诙谐俏皮,一般人是说不过他们的。应城话与汉川话接近一些。广水、大悟话比较浑厚,但有点难懂。还有言益民广播式普通话和陈亚雄、张巍等的部队普通话,比外语还难学。孝高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类文化的多元。

        孝感毕竟是地区首府,驻有一些大单位,同学中也有一些大家子弟,举手投足中透出家庭教养。县区来的同学大多质朴,也不乏机灵、豪爽,他们中有着许多难得的品质,吃苦、勤奋、谦恭、自强。记得有位叫程顺潮的同学,好像来自农村,穿着非常朴素,吃饭经常是只买几分钱的菜。但他总买一本似乎叫《名作欣赏》的杂志,厚厚的,精美彩图,1元1本,而那时一般杂志2、3毛一本。这要有一颗圣贤颜回般的心才能做到啊,佩服不已。还有一位大悟的同学,口音极重,有次活动竟学会用普通话讲故事,让一直回避普通话的我们惭愧不已。还有陈春凤、罗金环等,学习异常刻苦,常被老师当作榜样。(来自孝感市里的庞明辉后来也是刻苦学习的典型。)

       高中生活艰苦紧张,气氛有时有点沉重,常能开怀一笑那是一种优秀品质。聪明的喻甦总能找点生活情调,时不时引吭高歌或浅酌低唱。有次冬夜没有热水洗脚,喻甦刚把双脚伸进冰冷的水盆,便龇牙咧嘴,眉头紧皱,旋即高歌《军港之夜》,打着节拍把脚洗完。那时楼道里还时常传来李绍华、李嘉伟等人的歌声和口琴声,给单调的生活带来一些欢乐。只可惜少了点女声。很是羡慕那些能歌善舞的同学,生命中多了不少美感。

       孝高聚集了全地区各路精英。占红兵、熊世明等学霸自不待说,还有王勇、 杨敏等风云人物。红兵活力四射,非常达观,对人热心,大家乐意为友。益民、大桥潇洒自如,颇有名士派。长学、楠生不事张扬,厚积薄发。献清怡然自得,心无旁鹜。有一年献清手冻伤流血,其姊见后伤心得直流眼泪,他若无其事,翻书写作业。严裕祥天生领袖范,他一出面其他班头只好退缩。云松、亚雄见识广博,口若悬河。亚雄有一年知识竞赛是最佳选手。云松有一次运动会赋诗“赛道上的男儿如阿波罗驾着太阳飞驰”云云,让大家称奇(可能还有其他不轻易外现的抒情诗)。还有陈健,运动健将,一身豪气,少女杀手。秦实全长跑冠军,毅力无限。孙守清鞍马王子,高燕足球明星,罗亚元书法神童,余换新风流才子,吴建材、陈运海儒雅君子,欧阳南宁、邱红光洒脱乐天,吴桥兵、肖四汉谦和持重,向望清、金曜、周雨灯少年老成,吴业宏、戴建国聪颖精悍……(一个个越想越可爱,篇幅限制,以下略去1万余字J。)

       群英荟萃,从各地选拔的尖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大家为伍,取长补短,你追我赶,受益良多。虽然当时的社会主要崇尚一个狭小的舞台,每每以考分论英雄,使一些同学的兴趣和特长受到压抑,但当大家冲过高考独木桥,得到自由发展空间后,一个个便显出英雄本色。

       孝高辛勤的老师带领我们跋山涉水,来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八四一代赶上了时代的大潮。海阔天空,千帆竞发,年轻的水手们将要启航。            

(未完待大家续)

  2014年4月28号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