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孝高 

语 文 备 考 听 我 说

已浏览:1682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5-06

冲刺高考,务必自信。经过第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储备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学会了一些应考技巧,应该说,基本上拥有了迎战高考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自信乐观地去迎战最后的决战期,攻克最后的难关,完成最后的复习任务。良好心态是高考制胜的法宝,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宁静,愿意接受新任务,轻松地面对一切困难,积极地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更大的成功。要坚信“我能行,我要更行”的信念,自信,能让我们振奋精神,激昂斗志,迎难而上,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自信,能让我们坚信“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温语文教材,是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备考的不二法门。高考语文考查的知识能力素养,看似是课外的,其实都在教材上找到影子,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常说的“题在课外,根在课内”。 在语文高考题当中,难度较低的题目占30%,难度中等的题目占50%,我们只要抓住了大部分的基础题,就能获得像样的分数。尤其是语文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更不能忽略基础。如何重视基础?这需要学生回归课本,将教材的知识点再系统温习,将知识网络再仔细完善,将阅读能力再有新的提高。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千万不要有口无心地读课文,而应该将教材中的基本篇目认真地过一遍,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筛选一遍,逮住漏网之鱼,把不会的不懂的还有似懂非懂的搞懂弄透,这样考试就会长分数,少遗憾。

查漏补缺,扫除盲点。经历了近一年的紧张复习之后,绝大多数的知识已经掌握,绝大多数的考点已很熟悉,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加上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势必会有一些知识会遗忘,因此有必要对语文知识和考点进行再温习。不仅如此,还应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全消除语文知识的盲点,能力的弱项,甚至是题型中“偏题”,如“语言运用题”中的新题型,让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题型没有漏洞。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存在“高原现象”的学生,要克服“高原现象”,首先必须拿出一定时间,找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考题的薄弱点,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必要的定点训练和强化;其次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教师辅导时间,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到“找问题,寻对策,向差距要进步”,力争突破“弱点”和“偏题”,补齐短板。

慎用套路,个性解读。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有人 形成了一些答题套路和一些习惯性套话。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和试题解答来看,高考正在悄悄避开套路,真正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个表述题,一直在避开常考题型,如果学生还习惯运用套话来答题,那么很容易失分。再如诗歌鉴赏主观题,偏重于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没有套路可以借鉴。所以同学们复习备考,要在第一阶段复习备考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表述能力,学会从文本出发,增强文本作为独立个体的解读意识。

适量刷题,保持题感。高考复习冲刺阶段,每天必须的足时足量的训练,目的就在于保持题感,保持答题的状态,保持学科中的思维敏感度。所谓的学科敏感度,举个例子,就是你看到诗歌鉴赏题时就会警觉诗歌的意象、场景、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你看到思辨类作文题时就会警觉作文的观点材料、结构方法、语言技巧。“戏不离口,拳不离手”,一天不练手生,几天不写或许就没有作文的感觉了。只有每天进行适量地刷题,在不断的模拟训练中,这种题感、学科敏感度才不会衰退,因此,在每天语文的日常作业、限时训练以及每轮的测试中,都应认真做题,保持题感,时刻处在高考的状态之中。

(原载2022年5月6日《孝感日报》)

撰稿 李金明

沈娜娜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