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成果 

2012年孝感高中获奖论文

已浏览:7961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6-10

 

2012年历史备考的得与失

孝感高中 向伟

一、备考综述

1、复习轮次:从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底为第一轮模块专题复习,与上新课基本一样,注重基础性、系统性;从2012年4月至5月底6月初为第二轮通史复习模式,分为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大块,注重三本必修教材的有机整合;同时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应试技巧。

2、资料使用:第一轮复习资料《导学教程》要求学生每字必看、每题必做,第二轮复习资料《步步高》因时间关系以及部分习题的陈旧,要求学生重点看相关重点知识的梳理与整合,习题选做。

3、备课:由于是湖北省首次新高考,各位教师都在探索本学科的最佳学法和教法。我们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切实落实集体备课;讲究传帮带,实现老教师的经验与年轻教师的热情优势互补。具体备课时,立足人教版、参考人民版和岳麓版,还结合旧版历史教材的相关知识;渗透新课程理念,也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每一课的课件不照搬,有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造或创造。

4、课堂教学:第一轮复习时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每一课的重难点自己设计或改编课件,侧重通过提供相关历史材料,科学合理完成系统化的基础知识教学。第二轮复习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通常的做法是在一节课的开头围绕每一讲的重难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或复习资料,然后共同加以探讨解决;如果有多余时间则是留给学生消化吸收。

5、选修部分:在高二下学期和高三暑假补课期间,完成了选修一、三、四的教学,教法学法及资料配发与必修部分类似。在两轮复习中,强调每位学生只要准备其中两个选修部分即可,要求学生在文综测试中从自己平时侧重的两个选做题中选取一个,以节约宝贵的复习、做题时间。

6、练习考试:除配备两轮复习资料外,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三位年轻女教师不辞劳苦,从其它多种复习资料中精选一部分高考原题与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选择题,按单元剪贴出来分发给学生,教师全批全改后有针对性地讲解,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以及熟悉选择题的各种技巧。2011年9月份和10月份每两周进行一次历史检测,从11月初开始到5月中旬是历史单科测试与自主命题的文综测试交叉进行,另外穿插有几次大型文科综合测试。每次检测或大考后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反思,争取知识体系的完善、思维能力的提高、解答技巧的熟练、考试心理的调节,特别是提醒学生要着力于两类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模式。

7、培优:我校2012届高三文科班实行分层次教学(共有三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三个实验班的尖子生会在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各有两个小时的培优工作,各学科轮流进行。我们历史科的培优先是集中培训,后改为三位历史教师各自承担本班的培优工作,主要是难题讲解和技巧点拨。另外还印发了相关重要资料,如《历史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2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说明》、《史学史观专题》等等。

二、高考情况

1、试题主要特点:第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涵盖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体现“能力立意”命题的主导思想。

第二、以主干知识考查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理学、内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罗马法、改革开放、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

第三、选择题难度偏大,主要原因是许多选择题的四个候选项近似,错误选项的错误初看不是十分明显,而正确选项的视角学生又较为陌生。

第四、主观题平稳但各有特色。第40题材料新颖,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生活,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脉动;第41题拓展了材料形式,以大事年表和关系图呈现,要求考生予以独立思考和评论,开放性和探究性进一步增强;选修部分不拘泥课本,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及应变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由于文综测试包括了政史地三科,考生的历史得分无法确切知晓。从考后到今天,我与多位考生进行了交谈(主要是与孝感高考补习中心的孝高复读生交谈),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答题情况。选择题一般是3—5道题的错误,第40题由于面孔太新考生部分有点慌乱做得不太好,第41题由于考前训练到位考生普遍感觉良好;选修题状况复杂,第45、47、48都有选择的,估分有高有低,也有来不及做的或没做完的。

三、备考的收获

1、对选择题难度有一定预见。我们平时检测题尽量选择材料型选择题,尽量选择有较大思维含量的选择题;考前一个月特意将颇有难度的2011年海南高考历史单科选择题及其解析分发给学生揣摩,应该说这些做法起到了一定成效。

2、对第41题开放性试题的强化训练有效果。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如2011年宁夏高考题是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加以评论;二是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如2010年宁夏高考题是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2012年湖北高考题是谈对“冲击——反应”模式的看法。两种类型的答法大同小异,备考中我们反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答题的基本套路,既避免了心慌,又取得了实绩。

3、对历史备考的时间投入与智慧运用有回报:我校的传统是重理轻文,上一届高考文综的入围率在全市为第四名,比第一名低6点09分,文科过一本线人数是48人(前几年都是40几人);2012届高考文综的入围率在全市为第三名,但只比第一名低1点33分,文科过一本线人数一举达到64人。文综高考成绩比上届好,历史应该有贡献。好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历史备课组辛勤的付出以及一些开创性的做法有关,如单元剪贴题、历史培优(以前只有文科的数学和地理、理科数理化培优)等等。这不是与其它学科抢时间,而是将原来被其它学科占用的时间还回来,因为历史的领悟非常重要,但需要时间作保证。

四、备考的失误

1、对高考的一些新动向不敏感。如高考选择题呈现出学术化内容、成人化思维的特点,我们却做了太多的常规题,结果是学生在做高考题时心中无底,难以决断;如第40题体现出明显的生活化倾向,我们仍然是过于倾向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块的训练题,以致许多考生对该题感到不适应;如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高考是拉开与教材的距离出题,而我们依然是太过于重视教材,经常督促学生读教材,特别是最后阶段还在强调回归教材(此时回归技巧较好),导致学生认为复习作的无用功太多。

2、选修部分不敢大胆取舍。四个高考选修题其实难度差别不大,考生选取任意一个皆可,如果在其中两三个题中比较权衡,很容易消耗掉宝贵的答题时间。复习中我们为稳妥起见,要求学生多准备一个部分,既耽误了复习时间,又误导了学生,实在是得不偿失。

3、对学生的答题规范性要求不够严。虽然平时我们经常提醒学生做题的规范性,为此还印发过相关材料,但直到高考前夕还有一部分学生恶习难改,如用透明胶、涂改液,字迹潦草、乱用符号,做不到三化要求(即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等等,导致非智力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