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之窗 > 孝高记忆 

秋雨遐思

已浏览:10776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4-18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凉了,秋雨总是悄然而至。早晨,不经意间,从窗外袭来一阵凉意,站起来向外张望,秋雨绵绵地下起来了。窗外的树木、花草,远处的建筑朦朦胧胧,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在乡间长大的孩子,都会珍藏着秋雨的记忆。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缠绵,不像夏雨那样暴烈,它是一派的明净,一派的萧疏。小时坐在门口,看雨落在庭院中,看雨落在树叶上,看雨落在瓦屋上;树叶上,雨在滴着,屋瓦上,雨在淌着。站在村口,能望到远处的田野,雨滴落在成熟的庄稼上,刷拉拉地响,那斜斜的雨线,从半空飘落下来,原野是那样静寂,那样润湿,那样充满凉意。

       故乡地处丘陵地带,村前小河流淌,远山松柏苍翠。中秋过后,红薯入窖,花生出土,稻谷登场,坡地的荞麦正开着白花,闪亮闪亮的。收获的季节,是庄稼人最开心的日子。依稀记得,每当秋日烟雨稀疏的早晨,庄稼人喜欢三几个人在村口站站,身上披着夹衣,手中持着烟袋,口中拉着家常,或者只是静默着,目光遥遥,望着苍黄的原野,望着烟雾弥漫的远山,感受着秋的明净,秋的清凉,秋的收获,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因此,这难得的秋日烟雨图景,也深藏在我的记忆中,久久挥之不去。

       不知什么时候,每逢秋雨,也会想到历史画卷中的文人雅士。面对秋雨,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怀,歌吟咏叹。或唱悲歌,或叹情愁,或咏壮志。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咏叹,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凄寂的秋夜,思念朋友,思念亲人,想象在见面“共剪西窗烛”的日子,再叙自己“巴山夜雨”那日的愁肠,悲情可见一斑。宋朝婉约词人柳永《满江红》中悲吟,在“暮雨初歇”的清冷萧瑟的秋夜,漂泊江湖,“征帆夜落”,可是看到“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之时,自己归处何在呢?不由发出“伤漂泊”的哀叹。秋风秋雨中,文人墨客或于旷野独立,或在江河凭栏,抑或仰天长啸,想来不觉让人顿生苍凉古朴的千古遐思。

       然而,在新的时代,人们面对秋雨的情怀又是不一样的。散文大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描绘北方的秋雨,“忽然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细腻的描绘中,寄寓了作者眷恋故都的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出沉静、平和、寡淡的心态。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浪淘沙》中高歌,“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在萧瑟的秋风中,诗人伫立海边,远眺海天,“东临碣石有遗篇”,联想到“魏武挥鞭”“歌以咏志”的曹操,纵观古今,今日环境依然,风物如昔,但社会却是沧桑巨变,于是高歌,“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真乃千古绝唱。

       秋雨绵绵的下着,早晨,我走出校园,撑着雨伞,漫步在后湖公园,穿长廊,过假山,观看小桥流水,感受斜风细雨,享受这秋雨带来的难得的清凉。傍晚,我坐在卧室,打开门窗看雨。室内,灯光明亮,莹白如昼,室外,朦朦胧胧,淅淅沥沥。啊,秋雨如梦,滴滴敲人心。此时,我的内心,像烟雨一样的湿润和清新,像荒野一样的广阔和沉静。我该如何享受内心的这份沉静呢?我画不出秋日明净的烟雨图景,只有铺开纸墨,写下我的遐思。

                                                                                                                                      写于二〇一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