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理健康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已浏览:12757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12-10

   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榜样,又是学生行为的强化者,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校当局,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客观地了解自己,悦纳自我,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

  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心理上应独立自主,不用外在的东西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必须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深信自己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即使有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不贬低自己。必须清醒地看待自己,对自己有现实的知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意象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是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象,则会自尊、自信,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自卑、焦虑,其潜能就难于发挥出来。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要求个体接受真实的自我,改变对自我的歪曲的认知,因为真实的自我蕴藏着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潜能。要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就必须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现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现状的知觉和评价;而理想的自我则是个体希望自己要成为的样子。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距离过大的人,总是追求完美,总是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力所不能及的目标。因而,不论实际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他还会体验到失败和挫折,总是陷于自卑和焦虑之中。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距离适当的人,能够为自己确立恰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故总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自信和自尊,从而使已有的良好的自我意象更为巩固,而良好的自我意象又促进个体自我潜能的发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就教师而言,要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就必须能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不为外界对教师的评价所动,不为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所动。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

  保持良好的心境也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的重要条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到其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加工。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地关注自我积极的方面,更加积极地看待自我,从而更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多地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

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心理健康创造坚实的基础。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所悦纳,是个体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也是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的重要途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个体必然会得到更多的肯定性评价;在遭受挫折时,会得到朋友的心理上的支持,进而克服由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易导致焦虑的发生。一旦生活中遭到重大挫折,便会缺少来自他人的心理上的支持;即使事业有成,也易招致嫉妒,无人与之分享快乐。人际关系紧张的个体也难于得到来自他人的积极的评价,因而他的自我意象也是消极的。不良的人际关系还是导致神经症的重要原因。人际关系不良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存有敌意,但这种敌意并不总是能够随意表现出来,有时人们必须压抑这种敌意,而对敌意的压抑就会形成焦虑,个体为了应付焦虑,就会发展出种种神经症倾向。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情境中,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教师同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涉最大。

   领导是学校重要社会资源的掌握者,对教师的评优、晋级、升迁,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力,故与领导的关系通常为教师所看重。同领导关系的恶化,通常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因此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担心“穿小鞋”,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有时,由于某种原因,教师对领导心怀不满,产生敌意,但这种敌意又不能公开流露,从而导致压抑,产生焦虑。导致教师对领导产生这种隐而不露的敌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于领导对教师缺乏尊重,不是平等待人,而是颐指气使;或在举手投足之间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等,伤害教师自尊心;或是领导办事不公正,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这使有能力而不肯钻营取巧的教师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并对领导产生敌意。有时,上下级关系紧张的原因也出在教师身上,如有的教师不尊重领导,不服从工作安排,领导未能满足他的要求便心怀不满。

  要改善上下级关系,就要求领导与教师要相互了解对方的需要,并协助其满足需要。因为得到关心,意味着被人所接受、尊重,而施与关心者在被关心者心目中的地位会得到提高,被关心者也会反过来关心施与关心者,这样人际互动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互动的双方在这良性循环中都会增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就学校领导而言,应认识到自己在与教师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尊重教师的人格,视自己为教师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以满足教师自尊的需要。应主动关心教师生活,帮助其解决困难,以满足其安全的需要。主动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要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量才录用,使其各展所长,充分发挥潜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教师而言,也应敬重领导,服从其合理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及时完成领导所交给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领导的最大需要就是使工作有起色,获得成就感。此外,学校领导为人处事要公正,勿使“爱有差等”,这是上下级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不但要讲究结果的公正,还应讲究程序的公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程序公正对个体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要甚于结果的公正。

  要改善教师之间的关系,就领导而言必须保持内部团结。如若领导之间不和,各自拉帮结派搞山头,就会使教师或无所适从、处处设防,或投入一派反对另一派,从而毒化人际关系。领导的公正也是教师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领导如若不能秉公办事,就容易导致教师之间相互猜忌。教师之间关系的好坏也与领导风格有关,民主型的领导风格有利于改善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教师自身而言,要注意了解他人的需要,关心他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工作上要积极配合,相互帮助,共同走向成功。要重情谊,轻名利,若过分看重名利,就容易视同事为对手,有时就会为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不惜贬损他人,从而导致关系紧张。要接受悦纳他人,善于发现和欣赏同事的优点、长处,并予赞赏和肯定;对人不求全责备,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容忍别人的小过失;在对他人的缺点进行批评时,态度要诚恳,要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进行,避免损伤他人的自尊,努力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要善于同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要善于融入教师集体,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以同集体的行为目标相一致

  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求教师善于与人沟通。要能开放自己,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待人处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志同道合者,才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对他人开放也意味着信任他人,他人才有可能相应地开放自我,这样才有交流、沟通的可能。若是一味自我封闭,沟通和交流便不可能。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在沟通过程中要祛除自我中心,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思想观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倾听过程中,不任意插嘴打断他人的谈话,让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时也要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以及他当时的整个反应,体会其话语的意义,避免误解,并能及时作出言语的和体姿的反应。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谈态度要诚恳,切忌油滑和不分场合的幽默;要简明扼要,不绕弯子;切忌卖弄学问,使人心生反感而不愿倾听;要随时注意对方反应,若对方有厌倦情绪,则要及时打住。

  有健全的人格、不丧失自我也是与领导、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一味迁就别人,丧失自我,必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与信任,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便不可能。因此,与人交往必先尊重自己的立场。如果对方的要求违背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就应说“不”,但在拒绝他人时,应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切忌标榜自己清正、高洁而指责他人污浊、不堪共处。最好能公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这样他人一般也不会强人所难。

三、确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艾利斯认为,有11种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困扰,甚至诱发神经症。它们是:每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个人是否有价值,在于他是否全能,是否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成就;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故应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事情不如意是非常可怕、悲惨的;对人生中的责任和困难,逃避更省事些;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所以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和困扰的;对于危险和可怕的事物,人应非常担心,要不断地去关注,随时注意它是否会发生;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一个人总要依赖他人,同时也要依附于一个比自己强有力的人;一个人应关心他人的问题,也应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总会有一个精确的答案,若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则会很痛苦。以上这些不合理观念是形成神经症的根源,应予剔除,这样才能创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生活中充满着选择,但有时由于无法权衡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利弊得失,而陷入心理冲突之中。心理冲突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心身处于应激状态,危害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无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焦虑发生的根源,而为应付焦虑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若是过于严重,则会导致神经症。因此,要及时化解心理冲突。这要求教师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冲突是什么,其原因何在,然后作出恰当的选择,一旦选择之后,便不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有时作出选择也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但在慎思、明辨之后,应当机立断,作出选择,化解心理冲突。

  对于日常生活中种种小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应及时加以疏导,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情绪困扰,并使人无法找到其根源。如可以向亲朋倾诉,缓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愤怒情绪,不能随意发泄,因为这样做可能伤害他人,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事后又可能愧疚不安;又不能压抑愤怒,这样做已被证明有损于心理健康。对愤怒情绪应作无害化处理,如脱离引起愤怒的情境,然后冷静思考,接受他人劝告,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要善于从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体验自信、自尊和喜悦,从工作过程中寻找生活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只是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工作看作是安身立命、发挥自己潜能的所在。

  教育教学工作既劳心又费力,沉重的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长期的应激源。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本人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松弛紧张的神经,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防止诱发心身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环境基础;要悦纳自我,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构建良好的自我意象,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要确立一套合理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可靠的认知屏障;也要注意化解心理冲突,疏导不良情绪,防止过度应激,这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策略。只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一定能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蔡飞,江苏教育学院教管系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