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部门 > 工会 > 老干科 

孝高名儒访朱湖,湖乡风景陡生辉

已浏览:29852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5-13

 谷雨后,朱湖行

2019年4月24日早晨7点30分,孝感高中退休支部的同志们到老地方集合,准备去孝高精准扶贫对口单位——朱湖农场,过主题党日生活。

 作为“网络宣传员”,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作好此次活动的记录、宣传。以下记个流水账,留作历史记录。

第一节 同车欢歌行

为了记好本次活动,我先行一步,登上大巴,前排就坐,恭候上车的老党员,以抢拍珍贵的镜头。

【叶渠梁老师,黄陂人,早年曾在朱湖支教多年。】

 

腿脚有点不便的老书记胡胜勋艰难地上车了,令先行上车的同志们倍感意外,倍受鼓舞。

【胡胜勋老师,朱湖隔壁辛安渡人,曾任孝高校长。】

 

刚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的刘绪煌老师,在子孙们的支持下,好不容易地来参加组织生活,喜笑颜开的形象,跃然镜头。

 

王继瑜和王金安老师安然就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侯寿生老师与我同座,一路上我不会寂寞。

 

叶渠梁和郭善全老师结伴,想必一路上会聊得很投机的。

 

老年支部的让启平书记在清人——能去的,该去的同志“一个也不能少”!在筹备这次活动中,唔,他有点“伤脑筋”!

 

工会负责老干工作的小纪也在清人,随行医护人员小杨还没到!可以谅解,她行前要准备医药箱嘛

 

我校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张君之老师,行前介绍这次组织生活的“路线图”,同时还介绍了工作队的成员和一年来精准扶贫的成绩:落实到位扶贫款450万——修了路,通了电,帮助贫困户办起了小龙虾养殖场……

 

张君之老师对我们说:孝高精准扶贫工作队共有三人:我,左伟老师,朱念老师。

“我虽在各位面前,是个小字辈;但在左伟等老师面前,可以算是“老资格”了……左伟当工作队队长,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言语间,流露出的自信与大气,令人欣佩!

  大巴司机,55岁,他掌方向盘,我们放心!俗话不是说吗,“姜还是老的辣”!后来,在处理意外事件中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节 小村见闻录

到高家坮子,是一条水泥乡村小路,是我校工作队进村后修的。大概,这是新农村村道的“标配”。但,大巴过不去!司机说。

稍为年轻的老头子下去左看右看,说:能过去!

听谁的?大巴司机“没商量”,将车子停在了刚刚可以调头的巴掌大的小卖部前方,打开了车门……

 走走也好!大家只好下车“步踱”了!

我后来想:当然应该听司机的啦!许多交通事故,不大多是因为乘客的执拗所造成的吗!

能顶住压力,不从众,有担当,显示了老司机的修为,“姜”当然是“老的辣”!

 

 

张君之老师一路介绍修路、通电工作的艰辛和成果。

她谈到当路要修到家门口时个别农工要求补偿的个例,让我具体而微地了解了当地的社风民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每个人的体会或许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是我们的共识:即扶贫资金,在各级领导地督促下,在我校三位老师艰辛地操作下,正在落实到位,落地生根!

 

一条致富的美丽乡村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开来了几辆小轿车,里面的乘员,无论是什么身份,或是官员,或是郊游者,或是村民,让路!让路!让路!……

“路是我们开哟,树是我们栽哟,高楼大厦是我们亲手建起来哟……”我想起了解放初期的一首老歌。

我为三位驻村扶贫老师自豪!为孝感高中自豪!我也有些感到自豪!

崭新的三轮农用车开过来了,突、突、突地响着,它也似乎打着招呼:请让路,请让路!

 

那新农村新农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尽在突突声里,尽在驾驶员的不言中……

路边高家坮的“公德碑”,有碑文,不赘述。

【捐款名单第一人高治平,曾任朱湖高中校长。当年孝感高中的课本是甲种本,朱湖高中是乙种本。本来朱湖高中跟孝感高中天远地隔,毫无交集可言,不料今日却结缘。】

协和二生产队的文化广场,是工作队按上级要求修建的。

 

文化广场旁的厕所,也是按上级要求修建的。

 

文化墙和展示牌,当然也是按要求修建或设置的(编者注:当地乡贤亦出力甚多)。

 

以上都应是新农村的“标配”,在我的家乡武汉新洲仓子埠的松林村,也有这些设施。

 

至于所展示的内容,各位可点开了“一阅”,勿庸赘述。

 

累了,在广场的石凳,木靠椅上坐坐,休息一下,喝口热茶☕,那可是十分惬意的事。

 

这是孝高朱湖扶贫队左伟他们的宿舍楼。左伟他们定期返校,或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有一定的规矩。


 

 左伟告诉我们:河对面就是云梦,这里是三县(地)交界之处。

 

这是我见到的村里的“古建筑”,大约最终也摆脱不了待拆的命运。

 

我即兴发表“高论”:这种“列架”式的木结构瓦屋,一可防震,二可抗洪……(若不是做了“贫下中农”的女婿,我哪里会知道这点常识!)

和村支书握个手,老查好高兴!

 

东方红牌的农机具,或许是才从田里犁过回来。

 

原来用地下水,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用上了自来水。这也是他们入村后办的实事之一,——左伟,张君之先后都这么介绍。

而弃置的旧水井,则可怜兮兮地躺在路边。

 

绕着高家坮子转了一圈,我自以为是地告诉校医小杨:这坮子,说不定就是座旧堤,为了防洪,防涝,村民就将房子建在上面……

 

张君之介绍过,因为村里人大都姓高,所以此地就称“高家坮”。村里人大都有些“霸气”!

他们工作的难度,我想是意在言外的了!

第三节 湿地踏青记

离开高家坮,我们上了大巴,去塘口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参加组织生活。

 

 参加完了组织生活,在张君之和塘口社区张书记带领下,一行人去参观朱湖农场湿地。

 

张君之介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所以,湿地保护,既是当地政府,也是扶贫工作队的任务……

听此介绍,长见识了。

 

到了湿地公园,大家饶有兴致地向码头走去。

 充气塑料码头边系着两艘画舫,几只快艇,张君之说:为了保护湿地,这里是限制发展旅游业的……

 

隔岸观景,高兴之余,听了此话,大家不免有点儿失望。

 

不过,与我们同行的塘口社区张书记马上想办法给我们“开了后门”,请我们坐着画舫游湿地。

 

叶渠梁老师五十年前在朱湖工作过,旧地重游,无限感慨,无比激动。

 

在这么多的照片中,怎么单单没有“作者”我的形象?

 

于是,我穿上救生衣,摆好“pose”,将手机交给侯寿生老师,请他为我拍了张照。

 

这两位老师,多像姊妹俩!

 

这是一路陪伴着我们的塘口社区张书记。虽然湿地已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但他热情地全程陪同,令人感动。

 

张书记的同仁、菱角湖生产队已退休的池书记,成了游览船的“老船长”。

 

这时,电动船因短路被困在湿地。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他处之泰然地和我们聊天。

在他的感染下,我们没有焦躁不安,没有惊慌失措。

 

“救援”船来了,换乘之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码头,“全身而退”,安全上岸。

 

临近中午,张君之带我们到老汉宜路上的谈家大院吃中饭。

 

左伟提前到饭店,按上级规定的“餐标”点菜。

 

一切活动按“路线图”进行,丝丝入扣,一路顺风顺水。

 

农家菜,尚可口。不错!

红烧排骨,吃得哈。

 

下午两点左右回到家,午睡也没躭误。

大家都说:今天过了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主题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