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改动态 

孝感高中第三届教学论坛·历史分论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已浏览:6294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5-28

孝感高中第三届教学论坛·历史分论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主持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汪小清):

各位老师:  

下午好!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在2021年高考冲刺、期中考试之际,利用70分钟时间开展学百年党史活动。

借此机会,我先推介下自己,汪小清,82年出生,在安陆两个乡镇两个部门工作12年,遴选到市教育局工作5年,历经党办、安全后勤、规划财务三个科室负责人。329日到孝高报到,今天正好一个月时间,接触了一些人和事,发现了一些问题,收到了一些情况反映,让我更坚定了与大家一起为孝高规范健康发展、为孝高莘莘学子保驾护航、为保障在座老师合法权益奋战的决心!因岗位原因,欢迎大家从学校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找我反映情况、交流谈心。

党史学习教育历来是我们党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法宝,恰逢建党百年华诞,全党上下广泛深入开展党史专题学习宣讲之际,学校教务处组织历史教研组精心谋划,细心安排,由高一年级万欣老师、高三年级袁丽玲老师、高二年级付强老师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历史维度和重要人物给大家讲述党的历史,高一年级黄旭老师进行点评,请大家将工作的烦恼放在一边、高考的压力暂时抛下、手上的手机静音后扔进口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熏陶、聆听、感悟。下面,有请四位老师依次上台为大家宣讲,大家欢迎!

 

学百年党史   悟责任担当
 
高一历史备课组  万欣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学百年党史、悟责任担当

我们党的100年,是矢志不渝 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 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 开辟未来的100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天,我们一起来致敬英雄人物、重温经典事件、回眸历史瞬间。让我们追随陈独秀的人生足迹来感受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中共一大是梦想启程的地方,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重温那段开天辟地的历史。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与会代表仍然选举他为领袖,正是考虑到他在中共初创时期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那么,陈独秀为中国革命做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会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呢?让我们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寻找答案。

一、民族危难——担重任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中国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从1899年开始,才20出头,就已经具有浓厚责任担当意识的陈独秀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清之路,他建立革命组织岳王会、组织暗杀团刺杀清朝大臣。而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则是他革命活动的中心。

他在安庆举办的爱国演说会,以“唤起同胞爱国之精神”为宗旨,“以尽力将国事担任起来”为己任。在芜湖,他创办了面向最底层民众的《安徽俗话报》,把思想启蒙的眼光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当时有最开风气的美称。

辛亥革命后,面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他在《甲寅杂志》上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直指袁世凯政府的专制与腐败。这篇文章立即产生轰动。

他以前瞻性的犀利眼光,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二、拨云见日——促觉醒

1915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第2期改名为《新青年》。他在《新青年》提出至今仍鼓舞人心的口号: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也就是常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51922年,陈独秀共写了近400篇文章。这些文章触及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无所不谈。《新青年》在青年中传阅,深受欢迎。读者中不乏毛泽东、蔡和森、李达、张国焘等中共一大代表和早期中国共产党员。

读者顾克刚给《新青年》来信说:今春一读大志,如当头受一棒喝,恍然悟青年之价值   , 叶挺将军在湖北读书时,也曾写信给陈独秀:足下创行青年杂志……拯斯溺世吾辈青年坐沉沉黑狱中……亟待足下明灯指迷, 青年学生杨振声把《新青年》譬之为春雷,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陈独秀的演讲。

青年们从陈独秀的文章中了解他独树一帜的思想、拔山盖世的气节和清新生动的文风,处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需要这样的引领者,他被人们赞誉为:“思想界明星”、“学界巨子”、“社会精英”。

19171月,陈独秀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接任文科学长,并将《新青年》迁到北京, 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就这样进入北大,如春风时雨使这所高等学府一改老气横秋、陈旧腐败而清新活泼、生意盎然起来。他以《新青年》为舆论工具,宣传新文化、新思想,青年学子的思想得到洗礼,迅速行动起来,关心国家大事。在他的鼓励下,五四前夕,北大和其他院校的学生,秘密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已是呼之欲出。

 正如毛泽东所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总司令。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受《新青年》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由他集合起来 成立了党。

三、义无反顾——作抉择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国思潮纷纷涌现,改良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最初的陈独秀相信康梁的维新之路,后来又信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并扬言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然而现实却让他屡屡碰壁。仅19151917年两年间就有袁世凯和张勋两次复辟,此后更是军阀独裁混战。在经历一次次的政治嬗变和碰壁后的陈独秀开始思索,仅仅靠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还不能挽救中国,需要更科学更激进的指导思想。而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大大地激发了他的政治热情。

一向激进的陈独秀因为新文化运动本就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倾向社会主义后更是受到排挤,他们处心积虑要将其逐出北大,甚至不惜辱没斯文,罗织所谓私德问题的罪名,刻意向他泼脏水。厚道的蔡元培最终抵挡不住压力, 19194月陈独秀体面地失去文科学长的职务离开北大。

他的好友胡适恰不在北京,没能阻止这一事态,事后,胡适遗憾地说:独秀因此离去北大,渐渐脱离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后来中国思想的左倾,《新青年》的分化,北大自由主义者的变弱,皆起于此夜之会。

  中共一大代表张国焘也认为,陈独秀是在1919被迫离开北京以后,才认定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

 《新青年》也因陈独秀思想倾向的变化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共早期理论家蔡和森说:《新青年》原本是美国思想的宣传机关,但是到陈独秀倾向社会主义以后,就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宣传社会主义了。《新青年》编辑部也成为筹组中共的重要活动场所。

19204月,共产国际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到北京,与李大钊交谈,表示要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李大钊当即写信,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去见陈独秀,要陈独秀建党。因为李大钊清醒地意识到,经历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独秀已是振臂一呼,从者甚众,俨然成为闻名中国的风云人物,作为发起人和组织者,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的了。维经斯基来到上海后,陈独秀愉快地接受建党的使命并且雷厉风行,说干就干。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成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并函约各地的社会主义者组织支部。这些努力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19217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身在广东的陈独秀因教育上的一些事务而不能出席。大会仍然选举他为中央局书记。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运动的开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对推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运动,特别是促进国共合作、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

 纵观陈独秀的革命轨迹,从反清反袁 到创办新青年,再到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每逢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臂高呼,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学百年党史   看伟人决策

高三历史备课组  袁丽玲

19212021,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短短十来分钟是很难立体地全面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秉承初心,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征程,所以我只讲一个历史事件——抗美援朝,以此来领略以毛泽东为核心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新中国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在艰难困苦中走向胜利;如何彰显共产党人的勇气与智慧!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学百年党史,看伟人决策》。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它更是一场让新中国站起来的立国之战。为什么说它是一场立国之战呢?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和经济上的封锁政策,并开始在中国周边构筑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新防线,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毛泽东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对于当时中国周边的情况进行了这样的分析(ppt三把尖刀图片):美帝国主义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向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这个分析非常生动,试想一个人的身上插着这三把刀,他该如何存活;如果一个国家面临这三把刀的威胁又何谈建设,何谈发展?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总统杜鲁门的授意下悍然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ppt老照片)美国的举动完全没有留给中国置身事外的选项。中国和朝鲜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邻国的内战,演变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国政府不得不未雨绸缪。尽管对出兵早有准备,但真正拍板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毛泽东很清楚双方实力过于悬殊,(ppt中美国力对比)特别是军事装备上,美国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而我军基本还处于小米加步枪水平。在强大的美国面前,就连实力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同美国直接冲突;出兵参战,能否打赢?没有胜利的把握,出兵还是不出兵?军情紧急,压力巨大,决策异常艰难,毛泽东思之再三,夜不能寐。(ppt两封电报视频)

1950101日收到朝鲜党和政府的出兵援助请求,到1019日正式出兵,毛泽东反复权衡,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会议进行商议,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10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ppt志愿军跨过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