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孝高 

践 行 初 心 写 华 章

已浏览:1887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13

      

——孝感高中王艳平的教育教学事迹

孝高王艳平照1.jpg

通讯员肖高升 今年“孝高好课堂”比赛,王艳平老师的语文课堂又获一等奖。近年来,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比赛中,她多次获得好名次,例如参加市级、省级课堂教学比赛,就捧回一、二等奖奖杯。2020年,孝感市教育研究院联合孝感高中李金明工作室,举办第一期“孝感教育大讲堂”线上直播,王老师讲授的示范课“说‘木叶’”,亦获得高度赞誉。“教学优胜奖”“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名单里经常有她的名字。她和同仁们一起教出了2名市高考文科状元,送走了7届学生……

21个春夏秋冬,她执着语文教学,默默地在三尺讲台上践行着当一名合格教师的初心。

奋力在新的轨道上奔跑 

2001年,王艳平从武汉大学毕业,没有继续她的大学志愿,毅然地选择了中学教育,到孝感高中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她说,她和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当她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发现仅有热爱还不够,教中学语文课的知识还很浅薄,连一小桶“水”也没有;语文学科的文化底蕴不厚,学科素养也不丰富。对此,她深知,在新的奔跑轨道上以最快的速度来提升自己,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事,于是下定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向其他老师学习,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她每天拎着板凳听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课,记好笔记,揣摩讲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加强学习语文知识,体味讲课老师的教学语言。每上一篇新课文,她都先学习其他老师的讲授方法,然后自己重新整理加工,最后才到自己班上开讲。为了让课堂流畅自如,她总是在上某篇课文之前,先模拟上课情境,进行一次又一次地操练,对不满意的地方反复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课后她又结合课堂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并写出教学反思。渐渐地她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上课虽有进步,但她清醒地意识到,要想站稳讲台,做一名好老师,不能鹦鹉学舌,停留在重复别人的老路上,自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必须有创新,有独特教学风格。一位老教师对她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渊博的知识有益于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借他山之石,她订阅了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有关语文教学的杂志,以扩宽语文知识,学习教法学法,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探讨优秀教学课例;她还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一定量的各类作品,或做摘抄,或写批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课堂日趋成熟,得到同仁和学生们的认可。一天,她讲完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后,一个学生跑出教室拦住她说:“王老师,您的课让我渐入佳境, 我似乎在与古人对话。我总想上你的语文课。”学生肯定的那一刻,王老师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潜心为课堂注入活水

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学有所得是王老师的课堂追求。课堂上她常用“飞花令”“击鼓传花”、小组pk等方式让学生记诗词,默写名言名句,这些方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领略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为适应新课改,她深研教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注重思考的学习品质。在教《短歌行》这首诗时,她摒弃了“从激趣导入、知人论世,再到课文情感解读和艺术特色分析”的一般课堂流程,先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诗情感的一个字——“忧”,接着提出三个问题:为何而忧?何以解忧?如何写忧?在探讨“何以解忧”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唯有杜康”后,王老师又抛出几个问题:古人说“举杯浇愁愁更愁”,酒真能解愁么?请大家结合学过的带“酒”字的古诗词思考一下,它们是否都与“愁”有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美酒”而用“杜康”来替代呢?连投“三石”,激波兴澜,学生中立马掀起讨论热潮。最后他们明白了借酒浇愁不过是文人的浪漫,真正消愁的是清醒与理智、澄明与哲思。他们由“唯有杜康”联想到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浊酒一杯家万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暂凭杯酒长精神”“金樽清酒斗十千”……经过比较,学生们明白“杜康”是用典手法,它让诗句表达得含蓄而典雅。这节课,学生对“忧”做了深度思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得到拓宽。

深情陪伴学生们的苦乐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爱护学生是教育的感情基础。只有有了爱护,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的教育才会落地生根。她会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拍拍他们的肩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她会在学生的周记本上划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片段,由衷地给出赞美评语;她会在每次测试完后,与暂时考得不好的同学一起分析试卷,给出最好的解答方法……王老师就是这样爱护、欣赏着她的学生。2017届文科实验班一个同学因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不大和谐,加上几次考试失利,一度情绪低落。王老师与她分享了自己曾经相同的经历,鼓励她善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坎坷,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送给自己的礼物”。王老师的开导让该生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自此她经常跑到办公室找王老师聊天、问问题,直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每年教师节,她都给王老师送来节日的问候和精美的卡片。

(原载2023年1月12日《孝感日报》)

撰稿 肖高升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