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改动态 

高考命题专家详解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

已浏览:4670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17

高考命题专家详解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思路

记者 赵婀娜2015年06月07日21:07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15年高考今日开始,这也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样的改革思路?记者赴教育部考试中心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和语文命题组专家。

  姜钢介绍: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如果说2014年的改革主要是“拿图纸,出方案”,那么2015年则是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抓施工,见成效”。《实施意见》中要求高考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015年的高考语文通过试卷设计和能力架构,落实了改革要求;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点一:突出立德树人导向

  姜钢介绍,语文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2015年高考语文进一步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为了选拔热爱母语、学识扎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考语文试题材料一向注重选取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无数中华儿女曾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全国二卷传记阅读《将军赋采薇》,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传记材料为阅读文本,不仅适合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全国二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来护儿的重义轻财,全国一卷小说阅读材料中马兰花的诚信友善,以及福建卷语用题材料中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形象等,无不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 蕴含依法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主题。语文虽然不同于政治,但在试题中蕴含依法治国,为将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全国一卷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时接电话”,语用题涉及《食品安全法》,湖北卷文言文阅读谈“廉吏自古难之”的廉政话题,重庆卷语用题《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内容,都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文经典已融入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高考语文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文化素养以及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现代文阅读也注意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如全国二卷小说阅读材料《塾师老汪》中对“有朋自远方来”的解释,全国二卷传记阅读中戴安澜借诸葛亮、秦始皇事迹表达壮志的两首《远征》诗等,不仅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承,更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尤能启人心智。同时,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湖北卷《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山东卷《四堡雕版》、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试题,无不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4. 凸显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炎黄子孙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高考命题中凸显创新能力,不仅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语文时代性、工具性的重要体现。全国二卷作文中以施一公教授为原型的科学家大李、全国一卷传记阅读中朱东润在传记文学创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湖南卷屈原《离骚》和《九章算术》“割圆术”的教益和启示、浙江卷汪曾祺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的用意等,无不有助于引导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鼓励创业创新正能量。

  特点二:体现考试内容改革方向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统一,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知识文化的工具,掌握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高考语文无疑应突出阅读与表达核心素养,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借助语言与思维工具、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加强基础性

  语文既是思维工具,又是表达工具,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体现了语文为其他学科提供支撑的基础功能。在阅读方面,试题设计积极反映时代要求,除了考查学生在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本、筛选信息、鉴赏评价等精读能力外,也增加了对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查。例如,北京卷以三段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的阅读材料开篇,内容是关于汉字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的,每篇均千字左右,大幅度突破了以往社科类文章1100字左右的文字量,要求考生在快速浏览中筛选每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并回答问题。这些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拓宽了对阅读能力这一基本能力考查的视野。在表达方面,试题的设计使考生既有表达的欲望,又有要表达得准确、流畅、清晰的自觉追求。全国卷和分省卷的语言表达试题都既有传统的对词语使用准确与否、语句表达正确与否、语篇中上下文衔接恰当与否的考查,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上海卷要求为小说《雪天》续写情节的补写题、湖北卷“天鹅戏水”图文转换题、以及作文等表达能力的考查,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2. 突出综合性

  高考语文试题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的试题材料,如全国一卷“电商网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全国二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安徽卷“亚投行”、天津卷作文“范儿”等材料的内容,调动获取文字信息、独立思考材料内容、客观评价作品特征、准确表达思考感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实,领会理解试题背后的深层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沟通书本、课堂和学校内外的联系,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能激发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运用已有知识思考、解决身边问题,体现出高考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3. 着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考语文拓宽了命题视野,注重引导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探究。尤其是作文,如上海的“坚硬、柔软与和谐”、江苏的“智慧与经验、能力、素养”、广东的“人与自然”、浙江的“人品与文品”,都着眼于对思辨能力的考查,避免宿构套作,引导深度的观察与思考。全国二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艺术是什么》,就原文中“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能否推演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江苏卷阅读题《罗丹的雕刻》引发罗丹创作对雕刻创新的根本性变革等试题内容,都需要考生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

  特点三:探索创新试题设计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落实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今年高考语文学科守正创新,积极调整,探索试题创新设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语用题注重创新

  已经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文字之外,从图片、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成了阅读“新常态”。而图表阅读题、图文转换题为考查阅读和表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全国二卷语用题“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由多国旗帜巧妙构成,学生要根据图形内容要素简明流畅地写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的寓意。此外,还能在作答的过程中,感受到该图暗合今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其他如全国一卷“保护水环境”、江苏卷“中国文化遗产”等标志性图形,重庆卷“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示意图、湖北卷“南水北调”路线图、浙江卷本省与全国阅读情况比较图等,都在阅读文本选择的多样化上作了积极探索。

  2. 作文题增加任务驱动元素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5年高考语文命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试题设计科学合理,引领语文考试方向,助推高考内容改革,很好地履行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使命。”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