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反思 

我的孝高记忆

已浏览:13830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3-02

     我的孝高记忆

       曾经最不愿触碰的记忆,就是我的孝高三年。

       我的中考成绩在人才济济的黄陂县,应该达不到孝高的录取线。我是怎样被孝高录取的,至今都不得其解。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让我能在孝高与大家相遇。但真正被录取的原因,我后来的推断是招生老师大概看了我的履历,发现了我较为悲惨的初中身世。

       我的初中既不是镇中学,更不是县里的一、二、三、四中,而是村里的当时被称作是“戴帽子”的初中。在那样的初中,绝大部分同学毕业后会辍学去过男耕女织的生活;在那样的初中里,只有唯一一位教数学的公办老师。梅老师既教物理也教化学,他的化学课关于食盐饱和、过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的计算,通常把我弄得云遮雾罩,有时他自己也算不明白,只好捋捋思路重新再来。我不敢轻薄他,至今都还心存感激。因为我知道他没给我最好,但肯定给了我所有。当然,也有没有的,譬如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英语老师。是谁启蒙了我的英语我确实已记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上晚自习时,班主任老师常常拿出一台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放的是“English lesson by radio”。

       这样的身世,加上不算太离谱的中考成绩,是否会被认为是可以培养的苗子,我不得而知。总之,我幸运地走进了孝高。

       那一年,母亲挑着行李,为我铺好床铺,千叮咛万嘱咐后就强忍泪水扭头回去了。我在校园里四处晃悠,看着一切的新奇,还沉浸在被孝高录取的狂喜中,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毫无准备。

       给我迎头一击的是英语。丘老师在第一次英语课时,就进行了全员摸底。记得他让我读课文,我没说不会,也不肯开口。他大概看出了端倪,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别紧张,没关系的。”后来,我被编入补习的名单中。补习班的课堂上只有寥寥几人。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a,b,c....,然后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读。现在想想也真难为他了,那样一位英语名师,却要他教a,b,c的读音和写法。

       还有物理课。请宽恕我已经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一次课堂上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脸也憋得通红。老师当时的神态我清晰地记得,请容许我用娇嗔来形容。他说:“别紧张嘛!你是不是茶壶里倒汤圆,有货倒不出。”老师的话像是一级级台阶,我顺势拾级而下。但我明白,茶壶里并没有汤圆。

       在我的各科中,曾经以为数学的困难会是最少的。但是,人崩溃了,数学也崩溃了;信心没有了,一切也就没有了。临近高考的前几个月,老师特地关照我们几个把课本上的习题逐题再做一遍。可我没这耐心,做着做着就不知道在哪里停了下来。高考时,我用43分的成绩回报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相比之下,语文课就轻松了许多。

       陈老师的课总让人觉得是非常美妙的文学欣赏,再加上他众多的才艺,课堂就更加趣味横生。

       他讲的《荷塘月色》,讲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几片荷叶,几朵荷花。画得亭亭玉立,惟妙惟肖,那清新的荷香顿时从黑板上溢出,弥漫在教室里。

       还记得他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用花枪挑了酒葫芦,夜色中出门沽酒。“那雪下得正紧”。老师把“紧”字讲的浓墨重彩,一下子把我们置身于雪花狂舞,朔风呼啸的山林风雪交加夜。我们的心也跟着一起绷得正紧。

       也记得老师不仅讲文字的精彩,也拿文字来激励我们。他讲的《三国演义》章回,周公瑾酒醉而歌,歌曰:“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这些句子应该激励了好多人。他们今时今日已成就为大丈夫、伟丈夫了。我也曾被点燃过,但总是在看完露天电影偷偷翻墙回校的那一刻,在不上晚自习偷偷去看球赛直播的那一刻,把这些话抛到九霄云外,忘记得干干净净。

       老师的好多话我当时就忘了。可有一件事我至今都记得,也许陈老师已经忘了。

       那是高考完后的第一天。陈老师急急忙忙找到我,让我赶紧写入团申请书,还告诉我说,如果不是团员,可能会影响到高考录取。于是,在申请书交出的第二天,我就拿回一枚崭新的团徽。

       是否是团员能多大程度影响到录取,我无法评估。可我后来的入党却完全依赖入团的铺垫。如果不是团员,根本无法成为党员。

       1985年,我成为新生入党的重点考察对象。系总支有细心的人发现我入团的时间是84年,就提出质疑,还提议要求政审。系总支书记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在讨论会上说:“还是个十几岁的娃娃,政审个啥?在预备期考察吧。”他还在我成为预备党员前,代表组织跟我谈话。他问我:“你入党动机是什么?”我那时没觉得他代表组织,只觉得他是个可敬的长者,就回答他说:“我毕业于孝高,那里有很多优秀的同学。我入党就是不想让他们甩得太远。”说完后,我看着书记。书记的表情很平静,说:“这次的谈话需要做笔录。我在你回答入党动机一栏的笔录是:向先进组织靠拢,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书记没有怪罪我的坦诚,我也没后悔面对一个和善长者的推心置腹。

       孝高同学们全方位优秀的表现一直是我的榜样。我惊讶于学习如此优秀的詹红兵,他也能在校运会百米跑道上取得好名次;也惊讶于同样优秀的杨武军、言益民,他们还能诙谐地表演相声段子。“不被同学们甩得太远”是我年轻时的心声。尽管我深知我已无法追赶,但从未再敢轻言懈怠。

       曾经不愿触碰的孝高记忆,其实早已植根于我的身体。不愿意触碰,是因为有隐隐的痛楚。但正是这几年的隐痛和微苦滋养了我,让我有机会时隔多年,再遇困境时还可以慢慢体会老师们的教诲;再遇困境时,还可以慢慢感受同学们的拼搏精神。

       那三年,就在不远处,清晰可见

                                                                      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