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14821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3-07
回忆孝高生活,传承孝高精神
陈运海(孝高841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易如清同学建立了这个群,一下子将我们孝高841班的同学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红兵同学又重新建立了组织。让我们又体会到孝高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
说实在的,孝高的生活是紧张而艰辛的。以致于在以后的岁月里,很不想去回顾那段时光。这么多年,通过岁月的磨砺,才体会到孝高那段岁月的所感受到的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青春的美好。
其实,我初中在校读书时,还懵懵懂懂,不怎么特别用功。当时在安陆读初中时,从没有在安陆拿个总分第一名。只是在班上数学成绩比较突出,结果却在全孝感地区的中考中,以安陆县第一名的成绩(也仅有480多分)进入了孝高。到了孝高后,可能年龄逐渐大了一些,知道用功了,但天资一般,很难有特别大的突破。心里一直比较羡慕成绩比较好的红兵、益民、武军、大桥、献清、如清、桥兵、长学、建材、楠生等等同学。
孝高生活是单调而充实的,但同学们来自孝感地区各个地方,性格上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们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正确看待自己,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同学们各具特色的性格,也给大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给单调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记得经常在宿舍里争得面红耳赤,真正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
但除了同学们友情之外,孝高老师的那种奉献精神是我最难忘怀的。
我们班主任陈老师的确从人品、素质上面来讲,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他对我们每个同学的关心是很细致的。记得,当时,我语文成绩一般,很难有所突破。只要我们学习中有一点亮点,就加以鼓励。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作文中有一个句子描写人在岸上走的情景写道“人在水中走,鱼在空中游”,陈老师还特意在班上来表扬了一番。对我在作文上的进步给与了及时的表扬,使我在语文上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同时,陈老师对我们的生活也很关心,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陈老师还特意跟食堂打了招呼,让食堂为我特意做了一份可口的面条。还有毕业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大家照了一张毕业照,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分摊费用,当时因为家里穷,没有将这份钱交给陈老师,也就没有拿这张照片。结果上大一时,陈老师有一次到华工,还给我将这张照片带了过来。恩师的点点滴滴,难以忘怀。
教我们数学的万尔遐老师,个子不高,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能量很大,敬业精神尤其难忘。每天晚上自习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每一个步骤都很详细。记得有一段时间,数学成绩波动很大,但万老师一直对我进行鼓励。遗憾的是,两次参加全国数学竞赛,都没有拿到名次,辜负了万老师的期望。而红兵、如清、献清拿到了比较好的名次。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记得有一次,万老师做阑尾炎手术,我们去医院看他,他仍然挂念着大家的学习情况。
教我们英语的郭老师,印度尼西亚华侨,也是非常敬业的。他经常过来问我们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只要是我们提出来,他都不厌其烦地解释,直到我们将相关问题都搞清楚。他的这种热情和执著,强烈地感染了我。
另外,物理胡老师,化学陆老师、政治王老师、生物吴老师、体育文老师,他们的负责、认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
经过多年职业上的转换,我也顺利当上了一个人民教师。回忆我孝高时候的老师,面对职业技校的学生(年龄16岁到21岁)。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深圳,经常静下心来,面对这些渴望未来,但成绩不怎么优秀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大的关爱和鼓励。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是我最大的责任。同时通过回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不要患得患失,将全部身心用于教育事业。我想这是我应该而必须做到的,也是我献给孝高恩师最好的礼物。
2014年3月6日于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