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33169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11-09
孝感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方案
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舞台,根据学校行政办公会议精神,特制定孝感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重视课堂教学,抓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教学业绩,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二、组织机构
学校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竞赛活动。
竞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向金炳
竞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徐新斌、熊小芳、许金争、朱东明
竞赛评审委员会成员:教务处主任、教科处主任、各年级主任、各教研组长
三、参加对象
教龄满一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不参加者取消本年度包括绩效奖在内的各种奖励。
四、活动过程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底),以各年级为单位进行。
1.各年级成立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组织机构,年级主任挂帅负全责,年级副主任分别担任文理科评审小组组长,以各学科备课组长、在本年级的教研组长、特级教师、中层干部为成员,每一评审小组成员不能少于5人。
2.初赛比赛和评比内容可参照复赛的比赛和评比项目和过程进行。
3.经过初赛,全校推选出20名青年教师参加复赛。其中高三推选出8名,高二和高一各推选出6名,文理科各占一半。
(二)复赛(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底),全校统筹安排。
复赛对象为各年级推选出来的20名青年教师。复赛分两项进行,即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学常规与业绩,两项各赋分100分,即“双百分”。
1.课堂教学比赛(满分100分)
课堂教学比赛评审责任单位为教科处。
(1)课堂教学比赛文理科分开进行。现场抽签决定课题和比赛顺序,集中比赛。
(2)课堂教学比赛从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生状态等方面综合评分(课堂教学评分表另发)。
(3)学校组成文理科两个评课小组评分。
文科组评委:组长:熊小芳,成员:文科各教研组长、各科推荐一名教师。
理科组评委:组长:徐新斌,成员:理科各教研组长、各科推荐一名教师。
2.教学常规与业绩(满分100分)
教学常规与业绩评审责任单位为教务处。
教学常规与业绩比赛分四项内容,即教学业绩(60分)、教案(20分)、听课记录(10分)、论文(10分),合计100分。
第一项:教学业绩(60分)
(1)教学业绩以竞赛学年度的四次大考成绩为准,本次教学业绩的考核时间范围是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2)教师的教学业绩实行定位打分,即把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备课组教师的教学业绩分为优秀、好与较好三个等级,由年级认定。优秀、好与较好三个等级分别得分为60分、50分、40分。
第二项:教案(20分)
(1)检查本竞赛年度的教案。
(2)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后记等基本项目。教案完整且符合规范的,本项得20分。每少1课时教案(或虽有教案但没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后记等)扣0.5分,扣完为止。
(3)教案由所在备课组长和年级主任签字认定。
(4)被举报弄虚作假并被查证落实者,本项为0分。
第三项:听课记录(10分)
(1)检查本竞赛年度的听课记录。
(2)每月听课2次或以上,且每次听课都有听课记录和听后感想或评价,感想或评价不少于30字。听课记录符合要求的得10分。每缺1次听课(或感想或评价)扣0.5分,扣完为止。
(3)听课记录本由所在备课组长和年级主任签字认定。
(4)被举报弄虚作假并被查证落实者,本项为0分。
第四项:论文(10分)
(1)参评论文必须是竞赛学年度发表的论文或者获奖论文,自己撰写的质量分析报告、教学工作总结。
(2)发表或者获奖的论文能否得分以学校奖励方案为准。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者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的论文,均记5分。获得市级一等奖的论文记3分。无论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多少,本项只取最高级别的记分1次。
(3)自己撰写的某一次大型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按照质量记3分或2分;自己撰写的教学工作总结,按照质量记2分或1分。
(4)被举报弄虚作假并被查证落实者,本项为0分。
五、活动奖励
对参加复赛的20名青年教师,按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学常规与业绩两项比赛成绩累加,文理科各取前5名共10名授予“孝感高中十佳青年教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励人民币3000元;另10名获得“孝感高中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励人民币2000元。
六、其他
1. 孝感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分单年评选出“十佳青年教师”,如2010~2011学年,2012~2013学年等,依此类推。每次孝感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从10月开始,至下一年7月止。
2.未尽事宜,解释权在校长。
(2012年10月30日)
附:
孝感高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比赛评分表
名 称 |
评 价 标 准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分 内 容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30分 |
目 标 12 分 |
1、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社会素质 |
6 |
5 |
4 |
3 |
|
2、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
6 |
5 |
4 |
3 |
| ||
内 容 18 分 |
1、把握教材的内容结构,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和疏漏 |
6 |
5 |
4 |
3 |
| |
2、教学容量合理 |
6 |
5 |
4 |
3 |
| ||
3、能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并能够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拓展 |
6 |
5 |
4 |
3 |
| ||
教 学 策 略 50分 |
鼓 励 性 20 分 |
1、兴趣激励: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优化导入设计,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7 |
5 |
3 |
1 |
|
2、氛围激励:能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用适当的竞争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
6 |
5 |
4 |
3 |
| ||
3、充分、恰当地运用素材、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习 |
7 |
5 |
3 |
1 |
| ||
自 主 性 15 分 |
1、问题设计最优化:教师能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分析、解决,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
5 |
4 |
3 |
2 |
| |
2、教学过程活动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
5 |
4 |
3 |
2 |
| ||
3、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
5 |
4 |
3 |
2 |
| ||
创 造 性 15分 |
1、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
5 |
4 |
3 |
2 |
| |
2、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
5 |
4 |
3 |
2 |
| ||
3、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5 |
4 |
3 |
2 |
| ||
学 生 状 态 20分 |
学 习 状 态 11分 |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
4 |
3 |
2 |
1 |
|
2、学生参与面大,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平等的交流 |
4 |
3 |
2 |
1 |
| ||
3、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到培养 |
3 |
2 |
1 |
0 |
| ||
学习结果9分 |
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
3 |
2 |
1 |
0 |
| |
2、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
3 |
2 |
1 |
0 |
| ||
3、围绕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 |
3 |
2 |
1 |
0 |
| ||
教学特色 |
|
总分 |
|
|
|
|
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 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体现教育改革方向,体现学校整体改革目标;
2、 及时借鉴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3、 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解决问题、应用原理、创造性思维等较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为主线,以激活学生思维为手段,以发展学生智能为目标,力争使每一堂课成为教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