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6141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1-15
为学生雪中送炭
——记孝感高中教师谈静
通讯员肖高升
2002年12月,第一次到孝感高中试讲的谈静,正好遇到冬天的第一场雪。雪花笼罩的校园宁静而神圣,静待录用结果的她暗自发誓:如果能在这所学校任教,冬天,一定不忘给我的学生雪中送炭。
2020年9月,领奖台上,她双手捧着的“先进工作者”的证书,仿佛伸展成一条红色的飘带,记载着18年的奋斗足迹。18年,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送走的学生一拨又一拨,而不变的,是她那如雪样的无声润物的精神。
用耐心等待山寺桃花盛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绽开就灿烂;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谈老师的课堂总能让大多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收获自己的成长。一天,她执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整首诗围绕着哪个字展开的呀?”她笑着点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该生站起,声音不大却坚定地说道:“是‘归’字。”谈老师满意地点头。“围绕着‘归’字,诗中又写了哪些内容呢?”正当该生怔住时,她趁机引导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同学们开始齐读,谈老师感觉到大家读得很慢,很认真,同时看到这个学生在书上快速勾画着。不一会,他便自信地答道:“围绕‘归’。诗人写了从哪里归,为什么归,归去哪里,还有归去后如何……”听罢,谈老师高兴地称赞道:“答得全面,精准!”接着是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接下来,谈老师便设“坡”提问,将所提问题逐步增加难度,有的问题还考查团队的合作精神哩!她伴随着热烈讨论的学生们,如同和他们一起沿着曲折的山路缓缓向上,该等则等,该导则导,该放手则放手。“只要相信学生,耐心引导,就能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谈老师自信地说。
用厚积点燃学生激情之火
为点燃学生激情之火,谈老师不断为自己充电。她与文学类书籍远了,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以及有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书近了,如阅读《中学语言课程与教学论》《少有人走的路》。她泛读与精读并举,边读边作校注,读后做笔记,写感想,日复一日,便感到自己慢慢强大起来。
她抓紧听许多老师的网课,听得越多,眼光仿佛越开阔,上课时也能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一次作文课,她讲术述有关“美育”这一话题时说:“好多同学都写到‘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话,但写到相关事例时,却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就像展示的标本,失去生命活力。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学校有多少种果树?”此时同学们一下子炸了锅,七嘴八舌,争论不休。她点了好多同学,把答案凑到一起还不齐,便笑道:“还有木瓜树,在演播厅旁边,高高的,木瓜掉到地上,可以捡回家,整个房间都香香的;还有金桔,在图书馆旁边,个圆味甜,一口一个,特别过瘾;还有樱桃……”每数一样,同学们便发出一阵惊呼,原来自己无视了这么多“美”呀!看着一个个兴奋的脸庞,她小结道:“美就在身边,自然无言,皆为教育!”谈老师没有罢休,又接着问:“你的家里有让你觉得美的人或事物吗?他们又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呢?可以在10分钟内写一段文字吗?”十分钟后,一个男生抢先说:“我们家的猫特别美,白色飘逸的毛如丝缎软滑,一双蓝色星空般的眼睛总是含情,早晨它会叫我起床,当它亲上我的脸时,感觉心间有一朵朵鲜花绽放。”同学们哈哈大笑的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第二个同学连忙站起来发言,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那节课,下课铃声响过了,好多学生的手还高高举着。
她终于发现,那把火燃起来该有多大的能量。学生才是学习舞台的主角,他们自己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语文的兴趣而燃烧起来的那颗向善、向美、向真的心才是真正的财富。
用躬行为学生保驾护航
课堂上的谈老师如一团火,富有激情;课堂下的她如一缕春光,极富亲和力。
文科班有个女生 ,解“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相对薄弱,谈老师在办公室为她开“小灶”时对她说:“要避免欲速则不达,两天甚至三天做一次阅读解题就行,关键是要将解题的思路、答案的来路等举一反三地搞懂。”该生心存畏惧地说“我做不到!”“老师给你护航。但是,只有你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我才会帮忙哟!对你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坚持!”该女生看着她真诚热切的眼神,坚定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早自习时教室的走廊边,公用教室的空桌椅旁,操场的花坛处……都可看到这对师生的身影:或者讲解重难点的理解过程,或者研讨解题的技巧,或者讨论阅读的感受……两个月后,女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考试分数一次比一次高,“现代文阅读”多次得满分 。
去年3月12日,谈老师收到一条短信,这是现已成为武汉协和医院医生的往届生给她的感恩:“谈老师,近期抗疫,没想到高中时在语文方面培养出的热情与坚持,在这次抗疫中竟起到不小的作用!时隔多年,身上仍有你给我的温暖。”读罢短信,身为一个教师的神圣感与幸福感扑面而来。此时,她看着窗外逐渐长高的那棵树,又想起了2002年12月应聘孝高时的那场雪!
孝感高中理论学习中心组开班
通讯员肖攀东 1月8日 ,孝感高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开班仪式暨第一次集体学习。党委书记、校长程文辉作主题报告,校党委成员及各部门、年级负责人参加学习。
开班仪式上,程文辉同志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要在新形势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党委成员和部门、年级负责人必须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对新一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讲政治,思想上站位要更高;二是讲规矩,学风上要求更严格;三是讲实效,效果上要学以致用。
程文辉强调,党委中心组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校党委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学校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工作和决策的思想武器,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会人员还学习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学校党委要求将《规定》《办法》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观念,忠诚老实,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身在清华 心恋孝高
——访孝感高中清华大学校友胡伟
孝高学生社团刊《蓝瓦》记者
请问您当时在孝高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年在孝高读书,感觉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有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大家都很拼,自觉督促自己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当年的孝高,高考在省内绝对是独占鏊头。上高二时差不多每周都有其他高中来学校参观学习,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记得每年开学典礼时,胡胜勋校长都会说“孝高四年、五年、六年上了四、五、六个新台阶。”不知道我们毕业后是否会说七年上了七个新台阶。
在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有哪些?
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例如:1)高三的时候,学校安排任课老师辅导晚自习,我记得上化学的陈杏荣老师晚上跟我们一起吃学生食堂,很让我们感动。当然学校还安排专车晚上送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回家,觉得母校管理很人性化。2)高一高二时,很羡慕高三学生晚自习中间有宵夜吃(学校照顾高三学生,为他们晚上加餐补充能量)。3)学校每周日上午安排的数理化竞赛培训收获很大,虽然不是为了拼竞赛,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视野。
孝高带给您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孝高带给我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记得当年考入孝高的时候,自己中考成绩在班上排30多名,但我从不放弃,努力拼博,加上老师耐心指导,成绩提升很快,也就有了后来高考的好成绩。可以说,今天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孝高拼搏的结果。
您是怎样关注孝高后来的发展的?
我一直都有在关注母校的发展。2002年我博士毕业留清华工作,大概在2003年秋季就开始兼职做清华大学湖北招生组的工作,一直都负责孝感地区的招生。直到2018年。在湖北组做招生的15年间,基本上每年都要回母校3至4次,母校2009年湖北省理科状元汪烨就是我招到清华的。
对孝高毕业生升学的专业选择有哪些建议?
升大学选择专业时,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大学,因为平台比所谓的专业更重要。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但是大学的平台对自己受益终身。我们常说,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具体知识。只要有能力,不管学哪个专业都会闪光。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学的是化工专业、胡锦涛总书记学的是水利专业、朱镕基总理学的是电机专业,但是都不妨碍他们做了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张朝阳是物理系,王兴和高晓松是电子系,但他们都成了优秀的企业家和艺术家。
对学习的理解,您从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到教授,有着怎样的变化?
首先是终身学习。无论是在高中、本科、研究生还是工作以后,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才能站得高走得远。比如我在清华电机系做了老师后还在继续学习,这几年在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力争在电力系统应用以上先进技术,提高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水平,做到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
其次在不同时期学习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高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和消化书本知识为主,加上多多练习以巩固知识;大学阶段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要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哆在授课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并学会主动寻找辅导书籍和扩展书籍;研究生阶段是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所在领域的科学问题,并主动寻找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参加工作后,需要自己查阅文献,与国内外同行交流,通过认真思考来把握国家和所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敏锐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并投身进去。可以说,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特色,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