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3625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15
2022年高考即将来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展翅冲天。高三的学子们正向着自己的目标大学做最后的冲刺。我结合多位专家对新高考的分析和预测,给同学科提出一些复习备考的方法和建议。
深入研究物理情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从2020年起,我省高考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而是围绕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命题与备考的新指南。该书指出,新一轮高考改革命题应力求突出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景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物理学科的试题会以“情境”为载体,通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情境如何变化,重点考察的物理知识点是不变的。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例如光学中的全反射、日食等现象。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比如冬奥会的冰壶比赛中的动量能量、高台滑雪的运动和力、双人花滑中的圆周运动等。三是科技前沿。比如与神舟12号13号载人飞船发射相关的万有引力或变轨问题。 要学会从这些情景中去提取相关物理条件,构建物理模型,转化成相应的知识点。所以,一方面要靠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在于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学习探索情境也包括三方面。一是物理学史问题情境。要了解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明确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积累相关理论的推理和论证过程。例如对光本性认识的发展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以及推导等。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要熟悉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实验,明确其实验现象及实验目的,能迅速的联系相关物理知识并解决问题。复习备考中同学们应当重视教材,回归到教材中体会典型例题的引导作用。三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注意探究型实验的拓展和变化,大多数实验题,都是在课本原型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各种变化。例如,用砝码通过滑轮带动小车,在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实验过程,可以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验证动能定理,还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可谓是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模型。但是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细节和要求却又各不相同,需要大家仔细辨析和比较,以提高自身的分析及拓展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对信息识别和加工能力的要求很高。要能够准确理解试题信息,从数据表格,函数图像中提取和筛选关键数据信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高考命题趋势来看,试卷整体信息量将会增大。在平时练习当中就应当注意积累各种物理工具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除了物理公式,还有物理图像以及运动草图,各种视图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物理过程。
勤动笔,多演算,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物理不分家,物理试卷的整体难度与试卷的数学计算量有很大关系。新高考对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强度有所提高,对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也会随之提高。物理对数学能力的考察不只是在基本计算当中,包括数形结合,极值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应当有目的性的去锻炼自己的综合数学能力,哪里不会钻哪里,哪里不熟练哪里。
好的答题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学习标准答案,规范答题过程,是每次考试完之后,学生都应当落实的学习环节。对照标准答案,学习规范语言表述,得分公式的规范书写,都是纠错的一部分。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总结考试注意事项,并在模拟考中加以实践和改进,以最好的状态应对高考。
(原载2022年 4月 15日《孝感日报》)
撰稿 储思铭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