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3644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13
中国自古极为重视教育,孟母三迁故事已成佳话。在教育事业被日益重视的今天,“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培养人才事关广大群众利益。在高考筛选人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教学竞争激烈,高中更是竞争的主赛场。为了让孩子通过高考“独木桥”成为精英阶层,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都不由自主地加入学校教育的“内卷”之中,于是,学生就成了“内卷”洪流中的核心人物,他们在各种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下,逐渐变得焦虑起来。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克制焦虑,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一贡重要工作。我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谈点引导学生克制焦虑的体会。
激发内动,主动成长。为了让学生适应应试教育,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不少教师或强制延长教学时长,或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家长们也利用各种课外补习班,将孩子的时间填满。这些做法的最终结果往往只是增强了学生的某些应试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学生补课,提高的是分数;所有学生补课,提高的就是分数线,而这些提高只会让学生的成长形成闭环,学生的人生发展止步不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分数唯一、把教育成果“量化”成升学率的非正常竞争下,我们留给孩子们的,只有做不完的试卷,解不完的试题以及积重难返的压力;留给家长的只有迷茫和从众的心理,以及日益严重的教育矛盾。
主动成长是克制焦虑的最佳途径。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开阔的眼界,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并能主动地创造与求索,而不是让学生沦为“外在驱动”下的提线木偶,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成长,增强他们的本领。当然一个人最大的本领,除了外在的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燃烧。学习力的动能是无穷的,只有自己内心的燃烧,才能不断地增强本领。如何去“燃烧”呢?教师要从教师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从外在管控转变为内动力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兴趣、迎接挑战的本领中启动自我系统。“启动自我系统”才是永恒的发动机。外在的力量只能是压力或推力,内在的力量才是动力,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要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
俞敏洪说:“真正的教育形态不是传授方法,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且没有压力的交流,老师要引发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热爱,刺激学生求知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让学生能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才能克制焦虑,主动成长,成为当今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以身作则,静待花开。有的教师,往往“排斥”但又无法摆脱“升学率”的束缚,在批判教育“内卷”现象的同时,又不得不主动接受这种既定的竞争模式。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克制焦虑的同时,也要反思自省,做到以身作则,带头克制焦虑。教育其实是教师的一场自我修行,我们在与学生一同成长的路途中,无论是一项技能、一句格言、一则公式还是一段历史,都要先冷静地感悟理解、消化吸收后再分享给学生。教师教给他们的,不只是生存的本领,还有为人的品质、思考的能力、是非功过的明断,以及豁达的心胸,这些也都是教师要冷静思考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本无声的教材,没有文字没有声音,但同样精彩生动,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克制焦虑就十分重要。
在学生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留下从容。一个合格的教师,重智轻德的功利之心不可有,拔苗助长急不可耐的心态亦不能有。教育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而是一片云影响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所以教师教育也要学会温火炖汤,慢慢来。
(原载2023年1月12日《孝感日报》)
撰稿 武 娟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